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Arctic Regions.

专家声音|破局“就业难”:把机遇“种”在青春赛道上

       全国两会期间,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丽宾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既面临结构性矛盾,也蕴含重大的机遇,教育改革和转变就业市场需求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


       针对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攀升、就业难度增大的现状,张丽宾认为,需以辩证视角看待当前的就业环境。“虽然结构性就业矛盾导致的就业难依然存在,但是高校毕业生人数上升体现的是劳动力素质的提升,这与当前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是总体适配的,蕴藏着很多未来就业的‘生机’,发掘、抓住、跟上机遇是关键。”


       如何抓住机遇?张丽宾认为,目前部分高校毕业生存在“三无(无理想、无目标、无意愿)”现象,导致“慢就业”甚至“不就业”比例上升。“核心矛盾在于教育体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她建议,从根源推动教育改革,将职业深度嵌入教育,将职业启蒙的教育前移至中小学阶段,并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通过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激发学生的职业热情与就业创业能力。


       “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在于激发高校毕业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张丽宾表示,当前部分高校毕业生对制造业、服务业存在认知偏差。她建议可以通过职业体验、实践教学等方式重塑高校毕业生的职业认知,鼓励高校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全程,帮助学生树立“一技之长”与就业创业意识。


       除了教育改革之外,改变就业市场的需求侧是张丽宾关注的又一重要内容。“要规范市场用工行为、提高劳动者的待遇,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一定是高质量就业。”张丽宾认为,用人单位要给高校毕业生提供在工作中学习、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干中学”;要制定合理的劳动标准,规范工作时长和工资待遇;此外,还要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让青年能通过劳动实现人生价值。“这既需要用人单位的积极作为,也需要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不仅聚焦少数获得荣誉的技能人才,更要讲好千万普通劳动者的就业创业故事。”张丽宾说。


       在就业市场需求侧,就业歧视问题同样深受关注。张丽宾呼吁国有单位和政府部门率先破除“学历内卷”,在非科研类岗位中降低学历门槛,以综合素质为考核标准。此外,针对女性高校毕业生面临的生育与职业发展矛盾,张丽宾建议强制设定女性就业比例下限,并强化劳动保障监察,确保反歧视政策落地。


       此外,张丽宾还表示,破局“就业难”还要扩大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规模。“基层不仅是就业的‘蓄水池’,更是人才培育的沃土。建议扩大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的实施规模,通过标准化管理提升岗位吸引力,避免‘跳板化’倾向。”


       2025年,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为稳就业注入了强大信心。“越是经济承压期,越需以全局视野捕捉机遇。通过政策托底、教育改革和需求侧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必将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人才红利。”张丽宾说。